慢享古典詩詞的節日滋味  

        醞釀一顆溫柔的心--慢享古典詩詞的節日滋味》   林彥佑

    你有多久沒有吟詩誦詞了呢?自從國高中畢業之後,你還曾經好好的品味過一首詩、一闋詞嗎?

   琹涵《慢享古典詩詞的節日滋味》,是一本關於古典詩詞的一本書,雖然書名題為「節日滋味」,但是琹涵所定義的節日,並非狹義地指中秋、國慶、端午…等,而是廣義地指春日、夏日、秋日、冬日四個時節的泛稱,如此一來,增加了詩詞的豐富性,也增加了時序變化的多樣性。

   古典詩詞發源於中華文化,中華文化廣博精深,源遠流長,也造就了中國古典詩詞的豐美厚實; 這本書,只擷取與「時日」相關的詩詞,可說不到中國詩詞的冰山一角; 然而,也因為時節影響著人民的生活、文化、禮俗、社會秩序,也因為時節容易觸動人心,感懷情緒,也因為時節是人民生活的依規與判準,因此以此做為主題,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。

   你可能會納悶,若將詩詞鎖定在這個面向,「數量」會多嗎?足以有系統地成就一本書嗎?翻開了這本書,可能會讓讀者有驚艷的感覺,光是琹涵所列出與「春日」相關的詩詞就有十四首,統合四季的詩,共計約五十首,寫到此,不禁想請教各位,你過的詩詞,大概有幾首呢?

   琹涵的文學紮根深厚,曾任國中國文教師,目前專心從事於文學創作,其作品〈成功〉、〈酸橘子〉曾先後入選國中國文課本,〈樂趣〉、〈山林小記〉、〈欣賞的心〉、〈聰明的人〉…等也入選海外文學教科書,文章也大量被採用於基測、學測、各高中語文閱讀的素材與考題,曾獲中山文藝將散文獎,作品量多且精,更提拔了不少文學愛好者--這就是琹涵,在著力於文學的同時,更不忘栽培後生晚輩。

   慢享古典詩詞的節日滋味》這本書,讓詩詞不只是詩詞,而是讓詩詞可以活用於文章中,進而影響生活,讓詩詞、散文可以合而為一,交融於現代與古典、新與舊、白話與文言,更重要的是,能夠在生活中,以一顆溫柔的心,以細緻的觀察,時時感受到詩詞的存在。

   我們最害怕的,是詩詞與生活毫無交集,彼此獨立運作,這就失去了生活文學化,文學生活化的精神。琹涵在書寫、構思這本書時,會先將自己的感受、生活經驗、與友人相談的故事,寫成一篇短文,再將適合的詩詞,融入情境中,讓讀者讀起來相當自然,不會有文體扦格不入的彆扭; 這要歸功於琹涵的寫作功力爐火純青,妙筆生花,才能巧妙地將這些體裁不同的文學,一氣呵成,讀來如行雲流水般地通暢。

   琹涵說得好,生活中需要有一些詩詞來調味,才能豐富我們的心靈,陶冶我們的心性; 古典詩詞傳頌了數千年,歷久不衰,是冗長文字的精緻化,是複雜文句的簡易化,但精緻不代表內容膚淺與微薄,簡易也不代表缺乏深度,而是整合、歸納與濃縮的完整體現,讓文學展示出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」的踏實。

   這不但是一本沈澱心靈的書,也是一本極優質的閱讀教材,不妨隨著節日,循序漸進,逐步品嚐這些雋永的詩詞,喝個下午茶,聞著花香,聽著鳥鳴,或許可以享受更豐美的生命體悟與文學果實。

 

(一)   生活風景裡的節日詩詞

中國古典詩詞不勝枚舉,舉凡記人、敘事、詠物、寫景,或悲情或歡愉,或苦悶或欣喜,每一首詩詞,都有可歌詠的地方,每一位詩人,也都有擅長書寫的風格。琹涵所關注的「節日」,其實有許多「詩迷、詞迷」都能吟上一、二首的。

   就任意舉出幾首吧!例如關於春天的詩:「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,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」(韓翃,寒食),描寫的是清明時節的詩句。又如夏天時節一首饒富童趣的詩:「江南可採蓮,蓮葉荷田田!魚戲蓮葉間:魚戲蓮葉東,魚戲蓮葉西,魚戲蓮葉南,魚戲蓮葉北」(江南,作者不可考)。秋天的詩句:銀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天階夜色涼如水,坐看牽牛織女星(杜牧,秋夕)描寫的是中秋時節,沁涼的秋風輕拂,遙想著牽牛織女的浪漫故事。冬天的詩句: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。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」(柳宗元,江雪)

   不同的時節,不同的景色,詩人的心之所以敏銳,便在於他們能夠感受到四季當中的微妙變化,包括一草一木,一景一物的不同處,以溫柔、專注的筆觸,記錄時節的感動。

 

(二)   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

蘇東坡曾稱王維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」,這意味著,詩人的心可以將眼睛所看到的,轉化為內在的感覺,再透過精鍊的文詞修飾,譜成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。

   有些人說,要背詩是一件枯躁又困難的一件事,其實那是因為沒有將「詩句圖像化」的關係,倘若能將詩句聯想成一幅幅圖像,便容易記誦,也容易詮釋一首詩所帶出的意境。

   例如,有一位農夫正插著秧苗,一步一步往後退,他俯著頭看著田裡,看到田裡有藍天的倒映,這樣的畫便可以搭配著這首詩一起聯想: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身心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」(布袋和尚,佛家偈語); 又如春天的百花盛開,夏天的南風輕拂,秋天的明月高掛,冬天的白雪皚皚,以及一位舒適愜意的人,回憶一年的好景,這樣的畫,便可以搭配著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」(慧開禪詩,詩偈)

 

(三)   詩詞的生活情趣

詩倘若只是文學的一個範疇,或是單獨一種文字呈現,那就太侷限於文的寬闊性了。現代人開始追求純樸、簡單的慢性生活,其實,吟詩誦詞便是一種慢性生活的體現; 現代人也樂於以藝術的眼光來品味生活周遭的萬物,因而發祥了許多與詩、詞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。

   舉例而言,有些人將詩詞雕刻在茶壺、茶杯、茶几上,只要品茗時,便能一邊啜飲,一邊欣賞詩文! 又如將詩文以書法的方式,書寫在扇子上面,讓人們一邊揮扇的同時,也能想像騷人墨客一邊走棋,一邊搖扇,一邊寫詩,一邊飲酒的浪漫情趣。也有人將詩文雕刻或書寫在石頭上,成為價值不薄的藝術品,或者將詩鑲在筆上,題在國畫上,都是生活的高尚品味。

 

(四)   詩詞文言與考試、政治之爭

當詩詞文能夠與考試脫離時,每一篇詩文都能夠慢慢欣賞其優美之處; 但是,倘若詩詞文成為考試內容時,會被師長與教科書解釋得支離破碎! 琹涵曾任國中國文教師,他最無法接受的,莫過於一首意境極美的詩,竟然會被支解成注釋、修辭、格律、型式,甚至是牢記年代、地點、人物…,從是非題來判斷詩的意境,從選擇題來選擇格律問題; 考試領導教學一直是現今教育的弊端,也是學生在面對詩詞時,最無可適從的!

   撇開考試不談,其實詩詞文也嚴重與現今的「政治」掛勾。詩詞是一種文言文,也是偏向於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學; 然而,許多台灣本土作家,卻大力疾呼,應該要多讀台灣本土的作品,包括新詩、現代小說、現代散文,而不應該只執著於唐宋年代的「老東西」; 更甚者,政治團體也在國文課綱中,不斷地為文言文的比重爭辯不休,唯恐台灣本土、新生代的作品不保。

   若不提考試與政治,其實我們教育現場任教國語文的老師,大多傾向同意放入唐宋經典詩詞,畢竟這是經過時代淘選,還能在今天佔有一席之地的文學作品; 不但禁得起時代考驗,也禁得起文化與時空的考證,確實應多朗誦,多接觸。

 

(五)   結語

究竟現代人有多少比例還在鑽研於古典詩詞的寫作,我們不得而知,但可以確定的是,有越來越多的文壇新秀,正以各式各樣的文學體例,取代舊有的古典文學,如當紅的九把刀、網路文學、手機輕小說、圖像詩、新詩、各式小說,未來,「搶救古典詩詞」會不會蔚為風潮? 琹涵會不會站出來替古典詩詞守護?我們都拭目以待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推薦好書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琹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