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故事 琹涵
年少的時候,沉靜的我若被詢問,大都以搖頭、點頭來表示,非得開口時,我也儘可能選單字來說,總之,話說得越少越好。
按理說,這樣的孩子不被了解,人緣多半欠佳。我卻徹底顛覆了這種說法,原因是我雖然不愛說話,卻很樂意為班上的同學說故事。
拜媽媽的殷勤帶領所賜,我極愛閱讀,看報紙、雜誌,各種故事書、神話和寓言,只要有文字的,都讓我深深著迷。一遍、兩遍的讀,直到我能背誦為止。於是我在課餘之時,即使只有下課的十分鐘,都願意為同學們說故事,十分鐘太短了,只好像說書一樣,一章接著一章,甚至在放學後留下來繼續說,直到說完為止。
我的好人緣,大概全都是說故事說來的。
也許你會問,既然故事說得精采,那麼演講、辯論又如何?
卻又不行。原因是我太害羞,人多的地方讓我發抖,加以企圖心不高,我連報名都死命回絕。也許,老師覺得奇怪吧,這麼一個功課好,卻又不容易被理解的小女生!
說故事的特長,讓我在後來教書的時候,發揮了最大的邊際效應。人人都愛我的故事,於是上課要乖、要聽話、要認真、成績也要好……我幾乎是予取予求,過著非常快樂的生活。
後來不教書了,一樣講故事,在電話裡說給好朋友聽,也許是一個聽來的故事,也許是一本好書,總能發人深省或感人至深,雙方都很開心,真是一樁美事。
只是,我到底不曾接受過專業的訓練,總覺得必然有所不足。
有一年,我從報上知道有個說故事的團體,於是我打電話去,約略說了我如何講故事,對方一聽,居然說:「歡迎您的加入,您不需要訓練了,甚至不妨為我們示範……」聽得我半信半疑,也許我的實務經驗豐富,那完全是來自「從做中學」。
說故事是一種分享,我的樂此不疲,居然也讓我多了一項才藝,真是始料所未及。
我曾經在書上讀到一句話:
當為花中之萱草,毋為鳥中之杜鵑。
應當作花卉中的萱草,而不要成為鳥類中的杜鵑。
這話怎麼說呢?
萱草是金針花,又名「忘憂草」,希望能為人分憂解勞。白居易的詩句「杜鵑啼血猿哀鳴」,杜鵑聲聲,卻只有添人哀戚。
人間的憂苦多,說故事,聽故事,或許也能帶給我們片刻的歡喜,以忘卻生命裡的困頓、哀傷和淒楚,該也是好的吧。
1010725 人間福報《四季有花香》專欄